近日,位于天门经济开发区某纺织企业有限公司凭借其良好的纳税信用、稳定的市场订单和持续的经营流水,成功获得了天门市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300万元。这笔无需任何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及时缓解了企业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的燃眉之急,为企业稳生产、保就业、谋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这一案例,是天门市创新金融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信用铸金,纺织企业迎来“及时雨”
该企业是一家主营棉纱、坯布生产与销售的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往东南沿海多个省市,常年吸纳当地近百人就业。近年来,面对市场波动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企业流动资金一度紧张。“我们厂房是租的,机器设备虽然在用,但作为抵押物价值有限。传统贷款路子走不通,眼看一笔大订单就要因为资金问题而放弃,我们非常着急。”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天门市推广的“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政策。在了解到企业困境后,天门市相关运营管理机构主动对接,引导企业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申请。通过对企业近三年的纳税记录、用电量、社保缴纳、银行流水、行业地位等反映其“商业价值”的维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估,系统很快给出了较高的信用评分。合作银行据此快速审批,在短时间内完成了300万元的授信放款。
“真没想到,平时老老实实纳税、规规矩矩给员工交社保,这些‘信用’在关键时刻能变成‘真金白银’!这笔贷款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让我们有能力接下订单,稳定了工人队伍,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发展的信心。”王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全面铺开,信用贷款体系初见成效
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是我省今年推出的创新融资政策,通过企业纳税记录、社保缴纳、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评估信用,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贷款特点是无需抵押或担保、线上审批高效且续贷灵活。为推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工作落地见效,我市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我市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明确市兴盛投资公司为风险补偿资金的运营管理机构,强力为企业融资增信。
自我市启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工作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各家金融机构通过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简称“鄂融通”平台),已累计投放资金7亿元,服务企业达到175家。贷款覆盖范围从最初的制造业,逐步扩展到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专业运营,管理机构架起“信用金桥”
在整个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的流程中,专业的运营管理机构——市兴盛投资公司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催化剂”和“连接器”角色。
该机构主要负责全市“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的数据统计、资料备案以及配合省级信用贷款风险管理机构做好全市信用贷款的审批备案、风险补偿、资金池运营管理、分析报送工作。
此外,运营机构还持续跟踪放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协助进行贷后管理,并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为银行分担风险,共同营造健康可持续的信贷环境。
作为全市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运营管理机构,下一步,市兴盛投资公司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转变作风,对标先进,担当作为,加快推进全市信用贷款业务扩面提质。